《安奎那与佩利汀:简介》 Anequina and Pellitine: An Introduction

《安奎那与佩利汀:简介》是上古卷轴OL的一本书籍。书中写道:
佩利汀的新晋学者苏莱玛著
向我的导师致敬,他们教会我质疑一切。愿我们永远能聚精会神、卸下心防地接收知识。
许多学者认为关于艾斯维尔的史实是基于西罗帝尔和其他非虎人知识大师和学者的偏见和看法筛选出来的。因为基于西罗帝尔研究的盛行,非虎人学者降低了本土知识的地位,加上本土信息的失传,从而导致内昆阿尔和佩利汀的地缘政治实体(原本是虎人的氏族名称)更通常被分别称为安奎那和佩利汀。对于以游牧部族起家的种族来说,只有贸易和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时才使用固定地点,将这些地点冠以部落名称,好像这些地点看起来似乎存在已久,这么做存在问题,因为这意味着某些地区的所有权存在争议。而事实上,这些部族最初是根据需要,才在现称艾斯维尔的范围内移动。有些人会注意到内昆阿尔和佩利汀的名称是塔阿格拉语,虽然这个观点可以被接受,但笔者认为用民众惯称的名字,也就是用安奎那和佩利汀的西罗帝尔名称来代表各自的地区会更为准确。
最初,只有一位虎人月皇统治着这片地区,后来在第一纪元461年他的儿子著名的、受人尊敬的达罗克·布雷出生了。在这些日子里,有十六个虎人部族在该区域游牧,每个部族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例如,内昆阿尔由战士组成,并对其成员进行武术和战术的训练。有人说,即使在那时,这些部族也属于地区或王国,但这是一种过度简化的说法。虎人或多或少会去需要自己和自己想去的地方(或他们想要的地方)。作为参考,请参照摇篮曲 “哈萨·扎加”或“名之舞”,其中记载了首个已知的关于部族如何赢得名字的故事。
随着部族掌握了他们的专业领域,加上外界压力开始迫使他们发挥作用,然后地理区域缩窄,部落区域的概念甚至在虎人的思维方式中进行了融合。因此,把人和地区都称为“内昆阿尔”更准确,但只是“更准确”,并非完全准确。第一纪元2243年,一位无部族虎人写了一首诗“占扎巴”(“风的游戏”),体现了从部族名称到地名的演变过程,但在诗中语言的转变过程中,也质疑了这种演变的必要性。
然后在第一纪元2260年爆发了瑟拉斯瘟疫。由于死亡人数过多,部落功能也随之改变,以免虎人因饥饿和其他苦难而彻底灭绝。十六个部族汇成了两个,并在意识形态和地理区域上加以区分。内昆阿尔人继续游牧并遵循部落习俗,他们主要活动在干旱的北部地区。佩利汀人留在水草丰茂的南部地区,并接受了以布莱顿和西罗帝尔为首的其他地区习俗,形成了更接近于模仿这些民族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所有这些都为了铺垫安奎那和佩利汀虎人之间的差异。当安奎那虎人在北部苦寒之地中继续遵循他们的部落传统时,他们放眼南方,只看到了懒惰、腐败和软弱。邯郸学步的南方虎人向北方虎人证明了他们的内心和身体变得有多么软弱和羸弱。至于佩利汀虎人,他们放眼北方,只看到了穷兵黩武的野蛮人和一片焦土。这些南方虎人不喜欢光靠强权进行统治,虽然安奎那有永久性建筑,但许多人仍然踏上了无家可归的游牧之路,这对佩利汀来说只是强调了北方虎人是多么愚昧落后。
随着时间推移,南北虎人之间的矛盾分歧愈演愈烈。直到双方和亲才开始修复这一裂痕。第二纪元309年,安奎那的统治者基尔戈和佩利汀的艾诗塔成婚,建立了如今的艾斯维尔省。尽管南北虎人都对这种联盟的存在感觉受到背叛,现在他们与那些似乎有悖他们价值观的虎人,被迫将彼此的命运捆绑到了一起,因此感到不忿,但起初的裂痕开始得到修复。然后,该省受到了第一次打击:第二纪元324年,首席谋士威尔西德·谢在森查尔遇刺,然后是第二纪元326年,内昆阿尔遭到洗劫,大部分王室成员都惨遭虎人叛军屠杀。这两个事件都削弱了艾斯维尔的政治结构,为今后的进一步动荡奠定了基础。如需进一步参考,请参见这一时期题为“扎爪哇卡亚齐”或“双土地之舞”的口述历史抄本。
也许虎人根深蒂固的本性阻止了政府的骤然崩溃。安奎那虎人和佩利汀虎人都具备独立思考和适应能力,这使得在所有时期都很难彻底战胜他们。
但是,我们也会生病,第二纪元565年纳哈腾流感来临时,它进一步破坏了艾斯维尔政府的弱政王权,为接管瑞门城邦和随后发生的事件创造了机会。